可可莊園
越南過往也有種植可可樹,主要是以家庭式低技術經營的小型農莊,佔地多數少於十公頃,雖然地方不大,但都是有系統種植的。大約數十年前,越南政府發展農業多樣化,得到美國農業部(USDA)的支援及合作,在當地教授有關種植可可樹的技術,以及在農地下鋪設幼身膠水管,在樹旁可慢慢釋放出水份灌溉可可樹,也能在雨水不同的季節要作出不同的水份調教。
每棵可可樹之間的生長距離也非常重要,不太近也不要太遠才合適成長,而農莊周圍附近也會種植不同的果樹,該農莊周邊就有榴槤、大樹菠蘿、腰果、牛油果、木瓜及香蕉樹。於可可果非收成期間,農民亦可以不同水果的收成來增加收入來源。
可可農民
M朱古力: 「"Chu Lam"? 點解E朱古力的外套有個特別的越南名字? 我從沒有聽聞過呢? 是那個地方?」
E朱古力回答: 「它不是地方名稱,只是其中一個農民的名稱,可可豆是由他提供給Arnaud來製造朱古力的。其實好多品牌都不是常見的,附上農民名稱代表了與農民合作的關係外,更讓大家知道朱古力是由這位農民辛苦種植的可可樹及收成的可可豆而來,吃的時候要好好品嚐及欣賞呢!」
M朱古力: 「原來如此,雖然我的外套上沒有農民名稱,但我的創辦人同樣都認識各地區的農民。下一站,就由他們帶領往越南另一地區巴地(Ba Ria)省份去探訪另一個農莊啦!」
越南過往也有種植可可樹,主要是以家庭式低技術經營的小型農莊,佔地多數少於十公頃,雖然地方不大,但都是有系統種植的。大約數十年前,越南政府發展農業多樣化,得到美國農業部(USDA)的支援及合作,在當地教授有關種植可可樹的技術,以及在農地下鋪設幼身膠水管,在樹旁可慢慢釋放出水份灌溉可可樹,也能在雨水不同的季節要作出不同的水份調教。
每棵可可樹之間的生長距離也非常重要,不太近也不要太遠才合適成長,而農莊周圍附近也會種植不同的果樹,該農莊周邊就有榴槤、大樹菠蘿、腰果、牛油果、木瓜及香蕉樹。於可可果非收成期間,農民亦可以不同水果的收成來增加收入來源。
可可果
可可果的成長過程也會受到威脅,它們會容易受到一種飛蛾(Cocoa Moth)的幼蟲鑽食入內而變壞,令收成減少。因此,可可農民會在樹幹加上吸引幼蟲的器具,最簡單的就是用上竹筒,筒內放些蜜糖可吸引螞蟻,螞蟻能天然地清走那些幼蟲,這方法簡單而不需要使用農藥,所以在可可果上見到螞蟻是正常的,但緊記螞蟻也會咬人呢! 此外,農民亦要定期修剪樹梢,有助減少細菌在可可樹之間傳染。
越南的可可樹是全年結有可可果的,即是說同一時間會在樹幹上看見花蕊、開花、初生可可果及成熟可可果,當然也會隨季節而產量不同,分為主收成及次收成期。不同品種及地區的可可果顏色會有分別,所以不能單靠顏色去分辨可可果成熟程度,農民告知只需輕輕搖晃可可果,如聽出內裡的肉及豆與可可果外殼分離了就表示可以採摘了。農民除定期檢查可可果之外,也要檢查可可樹健康的狀況,按種植多年的經驗,相信他們非常熟悉可可樹的特性了。
可可農民
M朱古力: 「"Chu Lam"? 點解E朱古力的外套有個特別的越南名字? 我從沒有聽聞過呢? 是那個地方?」
E朱古力回答: 「它不是地方名稱,只是其中一個農民的名稱,可可豆是由他提供給Arnaud來製造朱古力的。其實好多品牌都不是常見的,附上農民名稱代表了與農民合作的關係外,更讓大家知道朱古力是由這位農民辛苦種植的可可樹及收成的可可豆而來,吃的時候要好好品嚐及欣賞呢!」
M朱古力: 「原來如此,雖然我的外套上沒有農民名稱,但我的創辦人同樣都認識各地區的農民。下一站,就由他們帶領往越南另一地區巴地(Ba Ria)省份去探訪另一個農莊啦!」
從胡志明市租車前往,約兩小時多後便到達巴地省份的一個農莊。從門外看進入內,是一排排正在曬太陽的可可豆,它們不是放在地上,而是放在竹排上,除了方便搬運,也相對於放在地上較為乾淨,亦不會吸了地上的濕氣及氣味。放曬場旁邊是農民的房屋,亦是農民房子的大門口,而可可樹就種植在房子大後方。沿途看見不同的果樹外,也會經過滿地開了一半的可可果外殼,是可作天然肥料。
這所農莊沒有有大型及機械化設備,而是像普通家庭式農莊,起居飲食都在那裡,招待客人、選豆及洽談價錢也會在客廳進行;在放置一袋袋可可豆地方的後面就是牀鋪睡覺之處,如是大戶農莊,可用的地方就會更多。他們都非常好客,會以時令生果及熱茶來招呼客人,雖然不是甚麼名貴東西,但總是味道特別甜美,感覺特別窩心。
雖然接觸的是當地農民,但也給我們遇上懂廣東話的華僑,他是越南可可農民聯會負責人。即使有由中國僑居越南的華人,他們也非廣東人,但也會以廣東話溝通,當然帶些少當地口音,但也可明白他們的對話。其實在這次越南的旅程中,也曾有兩次都遇上操廣東話的華僑,一次是在胡志明市第五區酒店附近的街坊地道食店,當我們不知怎樣點餐時,突然有位客人以廣東話作翻譯,我們感到奇怪之外,也立即有同聲同氣感覺。
另一次也發生在餐廳,由林同省回程時,在一處山旮旯不知名的小鎮,當要點餐時,又有一位當地客人為我們翻譯提供幫助,那時真的感到意外,此反映世界各地都有中國人,更重要是能說廣東話。回望香港,說廣東話的人好像越來越少,在街上聽到普通話就多了不少,有時在店舖或地鐵內,明明對方是香港人,但職員卻慣性地向客人說普通話,除感到莫名奇妙外,或會是可悲。